Goolge DNS vs. OpenDNS

Posted by 冰河 at 21:41 No Responses » 11,849 Views
十二 182009

1.Google推出免费DNS服务

谷歌发布了 Google Public DNS 服务,利用这个服务我们可以:

  1. 加快 DNS 解析速度从而加快网页载入速度;
  2. 谷歌承诺不会给你重定向,避免一般 DNS 服务一打开敏感网页就给你重定向不知道哪里去;
  3. 更安全。

使用的方法是:

网络连接 → 本地连接 → 属性 → Internet 协议 (TCP/IP) → 属性 → DNS 服务器填入 8.8.8.8 和 8.8.4.4。

编注:

以上方法仅适用于 Windows 平台,Linux 系统可将这组 IP 加入 /etc/resolv.conf 文件:

nameserver 8.8.8.8
nameserver 8.8.4.4

使用 NetworkManager 的同学,设置方法请参考这里

2.OpenDNS

OpenDNS 是一个免费的域名解析服务提供商(DNS)。将DNS服务选项设置成如下两个地址便可以开始使用OpenDNS的服务:

  • 208.67.222.222 (Resolver1.OpenDNS.com)
  • 208.67.220.220 (Resolver2.OpenDNS.com)

OpenDNS 在 2006年7月由 黑客/创业者 大卫·尤里维奇(David Ulevitch)创建。之后获得了由CNET的创始人Halsey Minor创建的Minor Ventures公司提供的风险投资。 2006年7月10号,这项OpenDNS开始为digg、slashdot和Wired News网站提供服务,这直接导致DNS请求数从7月9日的一百万猛增到30日的三千万。 2006年10月2日,OpenDNS建立了第一个反钓鱼数据库Phishtank.com,收集、整理和发布钓鱼攻击信息。 2006年,OpenDNS开始使用DynDNS的接口来处理动态IP用户的DNS更新。 从2007年1月开始,OpenDNS开始在以下地区设置服务器来提供服务:西雅图、帕洛阿尔托、纽约、华盛顿和伦敦,并计划扩展到芝加哥和香港。 2007年6月11日,OpenDNS开始启用高级网页过滤系统来为他们的免费账户过滤成人内容。

OpenDNS 在 2006年7月由 黑客/创业者大卫·尤里维奇(David Ulevitch)创建。之后获得了由CNET的创始人Halsey Minor创建的Minor Ventures公司提供的风险投资。

2006年7月10号,这项OpenDNS开始为digg、slashdot和Wired News网站提供服务,这直接导致DNS请求数从7月9日的一百万猛增到30日的三千万。

2006年10月2日,OpenDNS建立了第一个反钓鱼数据库Phishtank.com,收集、整理和发布钓鱼攻击信息。

2006年,OpenDNS开始使用DynDNS的接口来处理动态IP用户的DNS更新。

从2007年1月开始,OpenDNS开始在以下地区设置服务器来提供服务:西雅图、帕洛阿尔托、纽约、华盛顿和伦敦,并计划扩展到芝加哥和香港。

2007年6月11日,OpenDNS开始启用高级网页过滤系统来为他们的免费账户过滤成人内容。

3.Google DNS vs. OpenDNS

Google今天宣布了一项新服务Google Public DNS,让消费者使用Google作为他们的DNS服务提供商。该服务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是,理论上更快速、更稳定的浏览体验,以及针对恶意网站的更多安全 防护;而Google可以通过该服务获得大量的用户数据,以及某些可能的收入。目前Google Public DNS服务尚处于试验阶段,用户如果想使用它,必须修改网络设置,这样他们的网站访问请求才会被转向Google服务而不是ISP商。Google已经建立了专门网页来指导用户如何设置使用该服务。

该服务将直接挑战风投公司Sequoia和Greylock支持的OpenDNS服务,OpenDNS至今已经推出4年,目前每天解析200亿次DNS查询,拥有150万最终用户。

2008年,OpenDNS的日均解析量仅有70亿条,但是已经实现日进2万美元收入。其营收方式是,当用户输入了一个无法解析的网址时,该服务将显示它 自己的定制页面,其中包含搜索结果和广告。另外,企业用户非常愿意付费使用这种DNS服务,以防止用户访问恶意网站或其它网站(诸如色情网站或社交网站 Facebook等)。

不过,和OpenDNS不同的是,Google Public DNS并不重定向用户到广告页面。

针对Google推出DNS服务,OpenDNS创始人大卫·尤勒维什(David Ulevitch)在官方博客上发表了五点声明,他认为该服务与OpenDNS并不完全相同,而且Google推出DNS服务的举动也说明了DNS在互联 网架构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帮助用户安全、可靠地浏览互联网的战略重要性。另外尤勒维什还指出,Google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广告和重定向公司。

Google Public DNS产品经理普瑞姆·拉玛斯瓦米(Prem Ramaswami)表示,该服务的目标是快速、安全和有效的DNS响应。他表示,Google将严格遵循DNS协议,即不阻挡、不劫持和不过滤用户查询。

Google还透露了该服务将收集的数据类型和保存时间。收集的数据包含IP地址(最长保存48小时,以检测针对该服务的恶意行为)、ISP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最长保存2周)。这些数据将不会以任何方式关联用户的Google帐号。

据普瑞姆表示,普通用户每天大约进行1000次DNS查询。

十二 182009

常用的APT命令参数:

apt-cache search package 搜索包

apt-cache show package 获取包的相关信息,如说明、大小、版本等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 安装包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 – - reinstall 重新安装包

sudo apt-get -f install 修复安装”-f = ——fix-missing”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删除包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 - purge 删除包,包括删除配置文件等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源

sudo apt-get upgrade 更新已安装的包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升级系统

sudo apt-get dselect-upgrade 使用 dselect 升级

apt-cache depends package 了解使用依赖

apt-cache rdepends package 是查看该包被哪些包依赖

sudo apt-get build-dep package 安装相关的编译环境

apt-get source package 下载该包的源代码

sudo apt-get clean && sudo apt-get autoclean 清理无用的包

sudo apt-get check 检查是否有损坏的依赖

VMware服务随意关

Posted by 冰河 at 21:04 No Responses » 6,969 Views
十二 182009

VMware 虚拟机程序安装后同时会有4个服务打开,极大的消耗了系统资源,对我这样的铁公鸡来说实在不可忍受。若关闭了这4个服务, 右下角的托盘又会显示两个未接通的网络连接,很是烦人。

因此考虑实现需要运行虚拟机时——自动启动服务、启用虚拟网卡,关闭程序后——自动停止服务、禁用虚拟网卡。

一、禁用/启用网卡的实现

通过微软测试硬件驱动程序 devcon.exe 实现。

虚拟网卡的硬件 ID 为:*vmnetadapter1 和 *vmnetadapter8

通过下面命令启用虚拟网卡:

devcon.exe enable *vmnetadapter1

devcon.exe enable *vmnetadapter8

通过下面命令禁用虚拟网卡:

devcon.exe disable *vmnetadapter1

devcon.exe disable *vmnetadapter8

二、随程序 自动启动 和 关闭服务 的实现

实现 自动启动 和 关闭服务 有很多办法,这里介绍两种办法(BctchRun和Autoit),在分别介绍前先来做以下预备工作:

安装完 VMware 后,把原为自动启动的4个服务设为手动,或用下面的批处理:

sc config VMAuthdService start= demand

sc config VMnetDHCP start= demand

sc config "VMware NAT Service" start= demand

sc config vmount2 start= demand

net stop VMAuthdService

net stop VMnetDHCP

net stop "VMware NAT Service"

net stop vmount2

保存下面内容为一个批处理文件VM.bat

QUOTE:

net start VMAuthdService

net start VMnetDHCP

net start "VMware NAT Service"

net start vmount2

devcon.exe enable *vmnetadapter1

devcon.exe enable *vmnetadapter8



保存下面内容为另一个批处理文件VM_Stop.bat

QUOTE:

net stop VMAuthdService

net stop VMnetDHCP

net stop "VMware NAT Service"

net stop vmount2

devcon.exe disable *vmnetadapter1

devcon.exe disable *vmnetadapter8



1、用 BatchRun 实现:

分别添加3条记录,注意第二条中选中 Wait until end 。保存为 VM.brs

在 BatchRun 中设置关联 brs 文件后可以直接运行。

2、用Auto it 实现:

保存下面代码为 Run&Exit_VM.au3

QUOTE:

AutoItSetOption ( "TrayIconHide", 1 )

Run("D:VM.bat")

Runwait("C:Program FilesVMwareVMware Workstationvmware.exe")

Run("D:VM_Stop.bat")



同样用AutoIt3.exe 关联.au3 文件后也可以直接运行。

还可以直接打包成可执行文件。

附件分别为两种解决方案源代码文件,代码中软件目录需要自己调整。Autoit包括一个已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注意使用VM_run.exe时需要把所有文件释放至 C:Program FilesVMware 目录下才可以。)



同时转一下 Limpo @ CCF 在上面基础上做的Autoit 脚本,完全使用Autoit 解决。

我偷了一下懒,Autoit中也用批处理了。 



QUOTE:

;TraySetIcon("C:Program FilesVMwareVMware Workstationicoconfig.ico");

TrayTip("VMWare", "启动服务“VMware Authorization Service”", 10, 1)

RunWait(@ComSpec & " /c " & "net start VMAuthdService", "", @SW_HIDE)

TrayTip("VMWare", "启动服务“VMware DHCP Service”", 10, 1)

RunWait(@ComSpec & " /c " & "net start VMnetDHCP", "", @SW_HIDE)

TrayTip("VMWare", "启动服务“VMware NAT Service”", 10, 1)

RunWait(@ComSpec & " /c " & 'net start "VMware NAT Service"', "", @SW_HIDE)

TrayTip("VMWare", "启动服务“VMware NAT Service”", 10, 1)

RunWait(@ComSpec & " /c " & "net start vmount2", "", @SW_HIDE)

TrayTip("VMWare", "启动连接“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1”", 10, 1)

RunWait("devcon.exe enable *vmnetadapter1", "", @SW_HIDE)

TrayTip("VMWare", "启动连接“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8”", 10, 1)

RunWait("devcon.exe enable *vmnetadapter8", "", @SW_HIDE)

TrayTip("VMWare", "", 10, 1)

RunWait("C:Program FilesVMwareVMware Workstationvmware.exe")

TrayTip("VMWare", "停止服务“VMware Authorization Service”", 10, 1)

RunWait(@ComSpec & " /c " & "net stop VMAuthdService", "", @SW_HIDE)

TrayTip("VMWare", "停止服务“VMware DHCP Service”", 10, 1)

RunWait(@ComSpec & " /c " & "net stop VMnetDHCP", "", @SW_HIDE)

TrayTip("VMWare", "停止服务“VMware NAT Service”", 10, 1)

RunWait(@ComSpec & " /c " & 'net stop "VMware NAT Service"', "", @SW_HIDE)

TrayTip("VMWare", "停止服务“VMware NAT Service”", 10, 1)

RunWait(@ComSpec & " /c " & "net stop vmount2", "", @SW_HIDE)

TrayTip("VMWare", "停止连接“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1”", 10, 1)

RunWait("devcon.exe disable *vmnetadapter1", "", @SW_HIDE)

TrayTip("VMWare", "停止连接“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8”", 10, 1)

RunWait("devcon.exe disable *vmnetadapter8", "", @SW_HIDE)

十二 182009

虽然现在很喜欢用小巧、简洁的 Gtalk,但是 QQ 的群众基础还是太深厚了,几乎所有的同学朋友都是人手至少一个,而且 QQ 还有一些 Gtalk 没有的功能(发图、传文件等),所以 QQ 目前还是我用的最多的即时通讯软件。

如 果你也在用 QQ ,而且也是 Firefox 的忠实用户的话,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朋友通过 QQ 发来的地址点击以后默认在 IE 中打开,点击 QQ 面板上的邮箱也是默认使用 IE 打开,即使是把 Firefox 设为默认浏览器也不行。经过查找,终于知道了解决办法。

代码: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CLASSES_ROOTHTTPshell]
@="Firefox"
[HKEY_CLASSES_ROOTHTTPshellFirefox]
[HKEY_CLASSES_ROOThtmlfileshell]
@="Firefox"
[HKEY_CLASSES_ROOTHTTPshellFirefoxcommand]
@="c:\Program Files\Mozilla Firefox\FIREFOX.EXE -url "%1""
[HKEY_CLASSES_ROOThtmlfileshellopencommand]
@="c:\Program Files\Mozilla Firefox\FIREFOX.EXE -url "%1""
[HKEY_CLASSES_ROOThtmlfileshellFirefoxcommand]
@="c:\Program Files\Mozilla Firefox\FIREFOX.EXE -url "%1""

将以上代码复制到记事本,保存为 .reg 文件,导入注册表即可。注意:代码中红色部分为我的 Firefox 的安装目录,请根据你自己的安装目录修改。

若要恢复为注册表原始设置,将下列代码以同样方式执行即可,并把 IE 设为默认浏览器。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CLASSES_ROOTHTTPshell]
@="open"
[HKEY_CLASSES_ROOThtmlfileshell]
@="open"

十二 182009

这2天接触了一下Amazon Web Services(AWS)中的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简称Amazon S3(下称S3)。S3站点上用下面的语句描述了自己的作用:

Amazon S3 is storage for the Internet. It is designed to make web-scale computing easier for developers.

Amazon S3 provides a simple web services interface that can be used to store and retrieve any amount of data, at any time, from anywhere on the web. It gives any developer access to the same highly scalable, reliable, fast, inexpensive data storage infrastructure that Amazon uses to run its own global network of web sites. The service aims to maximize benefits of scale and to pass those benefits on to developers.
通过S3这个接口,您可以把Amazon的存储服务当作一个硬盘,可以随时随地上传,下载数据,不过您得付钱才可以使用,即使您只是准备测试一 下。S3首页上有价格表。在S3注册并付费获取2个数:Access Key ID和Secret Access Key,才可以使用S3的服务,因为所有的操作都需要这2个数进行身份验证。

一、基本概念:Buckets,Objects,Keys,Operations

注册后,用户通过名为bucket的容器来管理所有数据,这些数据称之为对象(Object)。比如,一个名为20071211/logo- 320×240.gif的对象存放在livebaby这个bucket里,则可以通过URL:http: //s3.amazonaws.com/livebaby/20071211/logo-320×240.gif来访问这个对象。bucket有3个基本 概念:1、不能删除非空的bucket;2、bucket不能转让给其他用户;3、每个用户最多只能有100个buckets。简单的说,bucket类 似硬盘分区中的第一层目录。

这里还有一个key的概念,key是bucket中对象的唯一标识符,每个对象对应一个key。上例中,20071211/logo-320×240.gif称为key。

每个对象都有一组键值对,称为MetaData,分2种,系统metadata和 用户metadata。S3不处理用户metadata,只接收、存储、返回给用户,由用户自己处理。REST下,系统metadata以x-amz-开 头,用户metadata以x-amz-meta-开头。

Amazon提供2种API: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和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REST)来访问AWS。这里一篇文章,其中简单对比了一下2者的区别,区别后总结说:“ In fact, you can think of REST as a kind of data-access methodology whereas SOAP is a process-control methodology.”

通过SOAP和REST,最常用的操作(Operation)有这么几个:

* 创建bucket;
* 上传对象,上传时必须指定一个key,同时还可以设置这个对象的访问控制权限,默认是私有的;
* 下载对象,有HTTP 和 BitTorrent2种方式;
* 删除对象;
* 列表对象;列表时,可以通过一个前缀(prefix)来过滤显示不同的对象。

通过向AWS的服务端点(endpoint,http://s3.amazonaws.com/)发出PUT、GET、DELETE、HEAD等HTTP Requests,便可以操作S3上的数据。

如果通过web访问S3服务来获取数据(Object),则分页、搜索等功能是比不可少的。而S3提供的4个参数,可以让我们方便快捷的将数据取出来,这4个参数是基于key操作的。key的概念参见文章一。

1、prefix。比如http://bucket.s3.amazonaws.com/?prefix=123,则将key中以123开头的列出来。

2、delimiter。比如http://bucket.s3.amazonaws.com/?delimiter=/,此时,S3可能会返回CommonPrefixes,将key中采用“/”分隔的列出来。

<Contents>
<Key>123/zzz.txt</Key>
<LastModified>2007-12-11T07:41:51.000Z</LastModified>
<ETag>”d725dfc2167445d1db23067de33ebd28″</ETag>
<Size>203</Size>
<StorageClass>STANDARD</StorageClass>
</Contents>
<Contents>
<Key>abc/ooo/yxx.txt</Key>
<LastModified>2007-12-12T05:34:35.000Z</LastModified>
<ETag>”4fdf8a4dd42bd4d24855eebd5c9b9434″</ETag>
<Size>41</Size>
<StorageClass>STANDARD</StorageClass>
</Contents>

用了“delimiter=/”返回,告诉你 有prefix为123/和abc/可用。

<CommonPrefixes>
<Prefix>123/</Prefix>
</CommonPrefixes>
<CommonPrefixes>
<Prefix>abc/</Prefix>
</CommonPrefixes>

这时输入http://bucket.s3.amazonaws.com/?delimiter=/&prefix=123/则将prefix中有123/的全部列出来。

如果key有这样的形式:ms_vb_5_src/sss.frm,ms_vb_6_src/ddd.frm,你可以把delimiter设为“_”来取数据。通过不同的delimiter和prefix可以非常灵活的获取数据。

如果数据量很大,则可以用第三个和第四个参数

3、MaxKeys。这个告诉S3一次性返回多少数据,默认返回1000个。URL输入http://bucket.s3.amazonaws.com/?delimiter=/&prefix=123/&max-keys=10,则返回:

<Name>bucket</Name>
<Prefix>123/</Prefix>
<Marker />
<NextMarker>123/10.txt</NextMarker>
<MaxKeys>10</MaxKeys>
<Delimiter>/</Delimiter>
<IsTruncated>true</IsTruncated>
<Contents>
<Key>123/1.txt</Key>
<LastModified>2007-12-12T06:02:33.000Z</LastModified>
<ETag>”9dd4e461268c8034f5c8564e155c67a6″</ETag>
<Size>1</Size>
<StorageClass>STANDARD</StorageClass>
</Contents>

里面IsTruncated为true,表示按照delimiter和prefix和max-keys取出的数据不止10个;余下的数据怎么取?就用到了NextMarker元素中数据。

4、Marker。 URL输入http://bucket.s3.amazonaws.com/?delimiter=/&prefix=123/&max -keys=10&marker=123/10.txt,marker的值就是NextMarker元素中数据。这样S3就返回了下10条数据。

<Name>bucket</Name>
<Prefix>123/</Prefix>
<Marker>123/10.txt</Marker>
<NextMarker>123/19.txt</NextMarker>
<MaxKeys>10</MaxKeys>
<Delimiter>/</Delimiter>
<IsTruncated>true</IsTruncated>
<Contents>
<Key>123/1.txt</Key>
<LastModified>2007-12-12T06:02:33.000Z</LastModified>
<ETag>”9dd4e461268c8034f5c8564e155c67a6″</ETag>
<Size>1</Size>
<StorageClass>STANDARD</StorageClass>
</Contents>

如果IsTruncated仍为true,则表示还有数据,我们把marker改为marker=123/19.txt便可以继续取下10条数据;如果IsTruncated为false,则表示按照条件已经将数据全部取出来了。

S3文档中,提供更为详细的解释。点击查看:http://docs.amazonwebservices.com/AmazonS3/2006-03-01/

云计算

Posted by 冰河 at 20:58 No Responses » 12,030 Views
十二 182009

在这场围绕云计算的竞赛中,究竟谁能捷足先登?

你的企业的计算机速度够快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对众多企业来说,自身计算机设备的性能也许永远无法满足需求,因为企业内部信息爆炸的 速度远远比摩尔定律要快得多。一个简单的办法是采购更多、更先进的设备,这可正中设备公司的下怀。英特尔(www.intel.cn)、AMD (www.amd.com.cn)马不停蹄地推出一系列多核处理器,戴尔(www.dell.com.cn)、惠普(www.hp.com.cn)、 IBM(www.ibm.com.cn)等公司的服务器销售人员也从未放松对客户的关照。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对于众多在资金预算上捉襟见肘的企业来说,不断更新计算设备并非万全之策。还有一点,企业必须租用更多的地方来存放 这些发热量惊人的大铁箱子—由此带来的耗电量本身也是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有没有更加经济有效的解决途径呢?“云计算”的出现也许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推开了 大门的一个缝隙。

云计算兴起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部分依然是数据中心,它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是成千上万的工业标准服务器,它们由英特尔或AMD生产的处理器以及其他硬件厂商的产品组成。企业和个人用户通过高速互联网得到计算能力,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硬件投资。

简而言之,云计算将使未来的互联网变成超级计算的乐土。“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 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在11月中旬的上海IBM创 新论坛上,IBM高性能随需解决方案团队副总裁Willy Chiu对记者解释说。

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这场技术竞赛吸引了众多参赛者。包括Sun、IBM、微软、Google(www.g.cn)、亚马逊(www.amazon.cn)等信息 业巨头都已经循迹而来。“云计算正在兴起。”微软超级计算机研究员Dan Reed也说,“推动云计算兴起的动力是高速互联网连接的发展、更加廉价且功能强劲的芯片以及硬盘、数据中心的发展。”

互联网企业是这方面的先行者,Google的搜索引擎可以视为云计算的早期产品。用户的搜索请求经过互联网发送到Google的大型服务器集 群上,完成之后再返回用户桌面。Amazon.com最近向开发者开放了名为“弹性计算机云”的服务,它可以让小软件公司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Amazon 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

IT巨头从中窥到了更大的商机。去年,Sun公司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理论的“黑盒子”计划。按照它的规划,将来的数据中心将不会局限于拥挤、闷 热的机房中,而是一个个可移动的集装箱—它装载的是10吨经过合理安置的服务器,作为一个可移动的数据中心。它既可以为拥有上万名雇员的大型公司服务,也 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至于这种数据中心的最佳安放位置,有人推荐是郊外的田野上,最好是发电站附近,这样可以实现成本最低化。

蓝色巨人IBM对此也投下了重注,并为此命名为“蓝云”计划。不久前,IBM和Google达成了一项合作,两家公司将各自出资2000 万~2500万美元,为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教授和学生提供所需的电脑软硬件和相关服务。IBM负责系统和技术团队的高级副总裁Willian M.Zeilter表示:“对我来说,这种感觉就像2000年面对Linux。”目前,该公司已经部署了200多名研发人员在这项业务的研究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计算是网格计算模型自然而然的进一步发展。”IDC分析师Frank Gens认为。那么,究竟谁能够在这场围绕云计算的竞赛中获胜呢?

谁是主宰者?

截至目前,Sun公司已经雄赳赳地冲在了前面。这家计算机巨头的“黑盒子”计划已经进入了发售阶段,而大部分竞争对手的相关服务则依然在酝酿 当中。“我们进展顺利,再加上与客户进行的充分沟通,我们知道我们有望成功。”Sun公司CEO舒瓦茨·乔纳森在个人博客中写道。

微软的优势也显而易见,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微软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用户通过互联网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并向他们提供云计算 服务—通过Windwos Live。“当你想到存储,就会想到Windows Live。”这是比尔·盖茨在今年夏天说的话,微软正在创造这样一种用户体验,即从一般的设备存储转移到任何时间都可以存储的模式,其目的很明显,就是在 互联网战略上同Google平起平坐。

不过,短时间内Google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其开放式的平台体现了云计算模式的精髓。Google的云计算服务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基础软件 都是开源的,这意味着用户可以自由的得到那些代码并修改。“Google的编程模式以及它真正的开放性很关键,普通人也可以编写应用程序,而不必非得是斯 坦福或者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IDC(www.idc.com.cn)分析师Frank Gens说。

对IBM来说,这也是扩张自身领地的绝佳机会。IBM具有发展云计算业务的一切有利因素:应用服务器、存储、管理软件、中间件等等,因此IBM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成名机会。Willy Chiu透露,“云计算将是IBM接下来的一个重点业务。”

Google(www.g.cn)和IBM的合作则颇具互补效应。两家公司正试图将各自的技术进行融合,IBM熟谙企业级计算机的运行之道, 而Google悉知大流量数据传输和高速网路链接的不二法门—两家公司的联手有望创造出重大成就。IBM公司CEO塞缪尔·帕米萨诺开玩笑地把这个项目形 容为Google年轻工程师与IBM“胖老头儿”的绝妙拍档。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阿德利安称,云计算编程技术将成为基准的下一代计算机编程结构,IBM想捷足先登以抢占制高点,这正好可以利用Google的网络 优势。

谁能真正成为云计算的代言人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这一系列IT巨头作为后盾,毫无疑问,云计算已经拥有了一个光明的前景。云计算的蓝 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iPhone,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 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

Nginx负载均衡

Posted by 冰河 at 20:33 No Responses » 6,302 Views
十二 182009

nginx是什么?

Nginx (“engine x”) 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和 反向代理 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Nginx 是由 Igor Sysoev 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 Rambler.ru 站点开发的,它已经在该站点运行超过两年半了。Igor将源代码以类BSD许可证的形式发布。尽管还是测试版,但是,Nginx 已经因为它的稳定性、丰富的功能集、示例配置文件和低系统资源的消耗而闻名了。

首先是配置十分的简单,而且功能非常强大。真是相见恨晚。
先来看看配置文件怎么写吧

worker_processes 1;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http{
upstream myproject {
#这里指定多个源服务器,ip:端口,80端口的话可写可不写
server 192.168.43.158:80;
server 192.168.41.167;
}

server {
listen 8080;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myproject;
}
}
}

nginx的负载均衡有哪些功能呢?
[list]
[*]如果后面的服务器其中一台坏了,它能自动识别,更牛的是它好了之后nginx可以马上识别
[*]服务器A和B,如果A的响应时间为3,B的响应时间为1,那么nginx会自动调整访问B的概率是A的3倍,真正做到负载均衡
[/list]

在这里还是想说说nginx的安装及运行
先到http://www.nginx.net/下载最新的源码包。
我下载到的是nginx-0.5.33.tar.gz
解压:tar zxvf nginx-0.5.33.tar.gz
接着:./configure
再接着:make
最后:make install
好的,安装完成了。我在make的时候报了个错,说HTTP Rewrite 模块 有问题,我就./configure –without-http_rewrite_module
然后再make,make install就可以了。
安装好了之后新建一个配置文件,把上面的配置文件内容拷进去,当然要修改你的IP,保存为比如 load_balance.conf

然后启动:
/usr/local/nginx/sbin/nginx -c load_balence.conf

如果上面的步骤走下来有问题的话,可以参考:
nginx的中文维基

http://wiki.codemongers.com/NginxChs

当然也可以到官方网站
www.nginx.net
www.nginx.com

由于nginx的作者是俄国人,所以英文的文档也不是那么完善,对于我来说nginx的最大优点还是配置简单,功能强大
apache-jk配起来太复杂了,而且只能用来做tomcat的负载均衡。
nginx就没有这个限制,对它来说后面是什么服务器是完全透名的。

© 2009 - 2024 冰河的博客